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学习 > MIDI技术

混音中使音乐的整体层次清晰分明的若干技术环节

【内容提要】混音不仅仅是一项艺术,它还是将音轨组装成为最终音乐的一个关键步骤。一个优秀的混音可以将你音乐中的精彩之处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可以认为是你将聚光灯全部打向乐曲中那个最重要的细节,给本来就非常激动的听众再增添一分惊喜,同时还要保证乐曲无论是在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上听,还是从一个发烧友的"梦幻组合"中放出来。

关键词 录音技术  混音  音响技术

  

从理论上说,混音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要做的只是调节一些旋钮,直到所有的声音听起来都很好即可。但是一般可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混音对于混音工程师来说,其难度简直可以与演奏一件乐器那样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走得近一些,来仔细观察一下混音中的每一个步骤,这其中必然涉及到相关技术环节。我们都知道,混音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问题多而繁复,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将着重对混音中使音乐的整体层次清晰分明的若干技术环节作一定的研究和论述,并以具体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一、   混音相关的若干基本技术环节

 

1、参照点问题
    
首先,一张参考CD也可以在许多方面对你有指导作用,例如鼓声、人声和其它声音的相对电平量等。
   
观察调音台的电平表,使参考CD中乐曲的电平与你混音作品的电平尽量相同,即使两者的峰值信号在电平表上一样高。

此时,如果你作品的总体音量听起来很小,甚至当它的峰值电平已经超过了参考CD的电平值时也是如此,那说明参考CD中的音乐一定已经经过了很好的压限处理,使整首乐曲的动态差异不致太大。因而,压缩永远是你进行混音时必须要做的几件事之一。

2 适当的监听电平

 混音中,太大的监听声音会使耳朵感到疲劳。而较低的混音电平会使你的耳朵一直处于灵敏状态且不易疲劳;虽然,较大的混音电平可以使你的全身血液沸腾,但是这样不利于你察觉到音乐中的电平细微变化。
3
、清晰度问题

首先,你要尽力听出每一件乐器的声音,甚至是墙壁的声音,因为音乐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自身的声学空间位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中频率响应的平衡问题,你要尽量使得声音有足够的高音部分但又不使其产生尖叫声;同时,还要有充足的低音来进行铺垫,但过多的低音会使音乐弄成一团浑水;当然,保证一个清晰明显的中频段也是必须的。
   
另外,在前期录音时就要为后期的混音做准备。获得优秀混音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在前期录音时尽量保证各轨声音的干净。录音过程中的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让所有后期处理的各个声音处理设备处于“bypass(旁通)状态,这使它不给录音信号加载任何效果,而保持其信号的"原汁原味"

如果你缩混出的声音显得有些呆板、刺耳或是引不起人们的兴趣,那么你就要仔细监听并且分离出产生这些不良后果的信号源。

 

4、乐曲编配问题

在编曲时就应该考虑到后期混音的问题。在早期配器时就将音乐的结构塞得太满,这样随着录音的进行,你已经没有空间来加入新的想法了。音符越少,每一个音符给人的印象才会越深刻。正如某位大师曾经说过的那样:空白也是一种表现。假如配器过于臃肿了,对乐曲进行一定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删除一些东西可以使乐曲即简洁又好听,并使你对乐曲的总体把握有更清晰的想法。

 

 

二、  

 

在混音中你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声音调整。关于混音我们可列出其主要的一些步骤,而其中最难之处却是这些步骤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比如,当你改变均衡设置的同时,电平值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你对声音中的某些要素进行了提升或是衰减,它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事实上,你可以认为混音就是一把音频密码锁。当你将所有的号码都调到了正确的数字时,那么你就完成了一件成功的混音。
   
虽然对于录音和混音来说没有固定的原则,但遵循一定的步骤,对于后期混音工作进行地有条理性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不同的作品很可能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但却是最适合的混音方法。这里,将对一般的混音步骤作如下归纳。
 

步骤一:做好准备。
   
混音可能是一件非常单调而乏味的事情,因此要设置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空间。准备一些纸张和一个笔记本,以便进行记录时使用,将灯光调整得暗一些,这样可以使你耳朵的灵敏度高于你的眼睛, 要定时进行休息,这样可以让耳朵得到放松并使你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让你更加客观地进行判断,使你的混音工作得以迅速地完成。


步骤二:带上耳机清除瑕疵。
   
检查录音细微的瑕疵是一件需要用到"左脑"的理性行为,这不同于用"右脑"来进行感性的混音工作。如果大脑在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跳来跳去一定会阻碍你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进行正式的混音之前,要尽可能地做好清理工作--消除录音中的杂音、弹错的音符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这时你可以戴上耳机,分别单独播放每一个音轨来捕捉录时中的每一个细节。
   
如果你是对MIDI音轨进行混音,那么此刻你应该做的工作无疑是减薄多余的控制器信号,消除重叠的音符,删去单音乐器音轨中多出来的声音(例如贝司和铜号的声部)。
 
步骤三:优化所有的MIDI音源。
   
如果要对MIDI音序的东西进行录音,最好首先在MIDI乐器内部对声音进行优化。例如,为了使声音更加明亮,你最好在电子乐器中提高该音色的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而不要使用调音台上的均衡器。
   
一个要点:在使用电子乐器时,一定要始终将输出音量调到最大值,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得到最大的动态范围。

 

步骤四:在音轨间建立相对的电平平衡。
   
这里要专注的是各轨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声音。对于一个优秀的混音来说,各个音轨自身的声音应该是非常完美的,但当各轨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时,声音应该更好。
   
进行整体聆听时最好先切入到单音色方式,如果各轨的声音录得很清晰的话,那么在单声道中它们将比在立体声中表现得更加明确。如果是一开始就用立体声来试听,那么各音轨间彼此冲突的一些地方就不容易被听出来。

 

步骤五:调整均衡。

均衡器(EQ)可以用来突出不同乐器的特征,并使得声音在整体上更加平衡。首先对歌曲中最重要的元素进行加工(例如人声、鼓和贝司)。一旦这些声部元素都能较好的粘合在一起了,再来着手处理其它声部。
   
音频频谱只有一定的宽度,而每一种乐器又都要在整个频谱范围内占据其自己的一块领地,因此当各个乐器的声音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将填满整个频谱(当然,如何填满频谱首先取决于乐曲的配器,但均衡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混音时要先从鼓组下手的一个原因就是鼓组中的乐器(从低声部的大鼓到高声部的钗)可以很好地覆盖整个音频频谱。一旦鼓组安排妥当,你就可以开始琢磨如何将其他乐器融合进去了。
   
对一个音轨进行均衡操作时会影响到其他的音轨。例如,提升某一个钢琴音轨的中频部分可能会影响到人声、吉他以及其他中频段乐器的声音。有时候对某一乐器的某个频率进行提升,还会导致该频率处其他乐器声音被消弱的现象。为了使得人声更为突出,可以试着在其他乐器中将人声频率所在频段进行一定的衰减,而不要一味地用均衡器对人声进行提升。
   
要想在混音中造成声音象是从较远的地方发出来的感觉,那么你只要使用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用主均衡器不可。若你是使用高通滤波器对吉他、钢琴这些有向低频转移倾向的乐器进行滤波,那么会对这些乐器的低频段产生修减作用,使得贝司、大鼓这些低频中的重要成分都得到了充分地展开。

步骤六:创建立体的声音舞台。
   
现在到了将乐器安排在立体声的舞台上的时候了。你的目的可能还是非常传统的(也就是说,是要重现一个现场演出时的情景),当然也可能是非常前卫的。不管怎样,为单声道的乐器安排一个合适的声像位置时,要避免将声像设置得过于靠左或是靠右。出于某些原因,过于极端的信号听起来可能会不十分真实。
   
由于低频声音的方向性不如高频声音明显(即通常说的低频无指向性),因此可以将大鼓和贝司的声音放在中央。还要考虑到平衡的因素,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将hi-hat(踩镲)这些富含高频谐波成分的声音安排在了右侧,那么就应将tambourine(铃鼓)、shaker(沙锤)或是其他的高频声音安排在左侧。这种概念对于中频段的乐器也同样是适用的。
   
步骤七:声学空间。
   
现在我们已经将我们的音轨都设定为立体声的了,接下来就要将它们安排到一个声学空间中了。对选中的音轨增加混响和/或延时效果,为一个扁平的声场创造出一定的纵深空间。例如,你可以通过将一个声道的辅助输出的量调大,并少许地降低其推子,这样就可以将一个音轨的声音放置到声场的后方。
   
通常情况下,你将会对整个乐曲使用混响,以建立一种特殊的声学空间(俱乐部、音乐厅、礼堂等)。然后对某一个单独的音轨再使用一次混响效果,例如对通通鼓使用一个门混响(gated reverb)。但是要注意一点,如果你为了将一个声音做好而不得不将混响效果加到很大,那么你最好将这一轨重新进行录音。

步骤八:细调

此时此刻,混音已经有了个大概形状了,下面就该进行细调了。如果你是使用自动混音, 那么就开始编写你混音的每一个进程吧。切记上面的各个步骤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你要反复在均衡、电平、立体声位置和效果之间进行调整。监听的标准要尽可能地严格,如果你没有将那些给你带来麻烦的东西除去,它们就可能会在你试听混音结果时像幽灵一样总来捣乱。

步骤九:让自己变为听众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尽管你辛辛苦苦地进行演奏,不厌其烦地编辑每一个片段,但是你却从来没有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听过自己的作品。现在,混音工作已经结束,是该款待一下自己的时候了。打开最终的混音,不要再去"庖丁解牛"般地分析音乐中的成分,仅仅是去听音乐。假装你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听到了有人在放音乐。你这时对音乐有何看法?
   
当然,你大概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按上面所说的那样做。但是事实上只要尽量放松,你还是会得出一些结论。你可能会认为它真是棒极了,或者是认为它与你开始动手时的想法已经相去甚远。
   
如果你对一个独特的混音作品的感觉在几个月或是几年以后发生了改变,不要过于大惊小怪。你的品位在改变,并且你在混音方面的知识、经验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只要你按照这些步骤一点一点来的话,你就会为你经过千辛万苦创建出的作品感到欣慰--你已经从你的劳动成果中得到了应有的乐趣。

步骤十:关于结尾淡出
   
一个优秀的淡出可以说是歌曲中的关键所在。让我们假设你用一段很长的器乐演奏作为歌曲的结束。一种选择就是让声音的音量保持四个小节,然后用八个小节将其渐弱淡出。当然,一个淡出不一定非得是连续的。你可以让渐弱有一些波动,比如每两拍将推子拉下一点。
   
线性的淡出可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凹入型的淡出,尤其适合于那些非常长的声音,它可以引发听众一直想不断听下去的渴望。最初的急速衰减告诉听众要仔细聆听了,当他们的心被你抓住之时,你则将渐弱慢慢延伸到结尾。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凸起型的淡出,相比之下它的声音就有些突兀,在音乐的感觉上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你要何去何从。
   
一个返回式的淡出是指在你将某些声音渐弱的过程中,又突然很快地将声音推大,然后再真正地将其完全渐弱。这种小把戏可以在你制作的音乐中用上一两回,它们的确会给你的作品带来一些变化。应用这种方法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当一首歌曲渐渐淡出到零电平时,突然又以最大的音量重新奏起,然后再彻底淡出。

 

 

    

以上通过对混音中使音乐的整体层次清晰分明的若干技术环节的研究和论述,总结出了其中在混音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以及运用这些手段的目的和意义。从中可看出:混音的确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使音乐的整体层次清晰分明的若干技术环节实际上涉及到的几乎是混音中的所有技术环节。只有全面的掌握这些技术,并加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才能录制出好的音响作品。

 

打印此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