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消息

年总产值仅2亿多 音乐产业亟待建立新盈利模式

      目前全国半数以上的音乐都是通过网络和无线进行下载和分享。作为现在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已是迫在眉睫。随着数字音乐的出现,我国音像市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成功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整个音乐市场的几大方面相对还处于割裂状态,演出管演出,制作管制作,网络移动又是一方,各自为政。其实中国的市场很大,任何一家要把中国市场全部做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要集合起来,把整个音乐市场做完整。

  目前音乐产业旧的生态环境已经被打破,但是新的生态还没有建立,全球唱片工业都面临一个问题:为什么音乐用量非常大,但音乐产业总是收不到钱?

  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圳,几近崛起的音乐产业园区或许是条通往罗马的路。音乐产业能就此起死回生吗?目前中国唱片行业的格局,悄然经历着一次大范围的洗牌换牌。目前中国的唱片行业,最后的底牌或说终极密码还没有掀开,鹿死谁手?或说谁将逐鹿中原?

  绝大多数音乐作品石沉大海

  “中国音乐产业一年的产值才2个多亿,而且包括了音乐人除了演唱会外所有可能的获利渠道,比如唱片销量、网络下载、手机铃声业务,太少了,甚至不如一个餐饮品牌的产值。做音乐不如开饭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而日本,2009年光唱片营业额就达280亿元人民币,著作权费用是140亿元人民币,每年被记录的正版下载数是3.6亿次。”有音乐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痛心疾首地说。

  对于我们的音乐,在整体的制作水准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差很远。音乐产业发展的这几十年时间中,直到现在我们对于音乐产业的营销模式还是在套用上个世纪的模式,从这一点我们就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提起著作权,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就差得更远了。国外很早以前就有相关公播权法律的制定,而我国至今才提出了关于电台和电视台收取版权费的措施。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没有看到关于录音制作权、表演者一些相关的权利被反映出来。

  音乐内容我们现在只是一味地跟风,虽然现在整体看来我们音乐内容还是朝向多元化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多元化的发展到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发展下去了。因此,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内容创作上多尝试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在中国,我们不缺创作人才,甚至可以说我国还是拥有着一批非常优秀的音乐创作者。但是目前的音乐市场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纵观整个音乐市场,我们也拥有一些不错的音乐,但是由于经纪人的匮乏使得我们很难把好的音乐成功地推向市场。

  太合麦田的老板宋柯对于中国唱片工业早已不抱希望,他说自己从华纳出走,主要是为了做数字音乐。理工科出身的宋柯说自己对新技术比较敏锐,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音乐有了商业化的可能,“传统唱片工业在新技术面前简直一无是处”。谈到音乐产业的未来,他认为音乐产业将被其他产业融合,很可能主要依附于电影、电视、网游、舞台剧等其他产业。

  对于欧美唱片业来说,正经历着从传统唱片向数字音乐过渡的时期。以索尼唱片公司为例,目前CD销售占音乐销售额的60%,但到2013年,这个份额预计将降低至20%,剩下的部分将由现场为主的音乐服务、铃声和音乐下载为主的数字音乐所囊括。但对于中国的听众来说,互联网“共享”与“免费”等于同一个概念,购买数字音乐在多数人看来有些多此一举。 

  有着20年提琴制造历史的北京市平谷区,正在将传统的乐器制造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据平谷区区长张吉福介绍,平谷区将以乐器制造为基础,建设一个集研发、生产、交易、创作、演出、展览于一体的中国音乐产业园区,打造“中国乐谷”。

  在工厂做一把琴,带去音乐学院学演奏,毕业后到工作室

  创作,再到音乐厅办音乐会,同时,音乐制作公司为你灌制唱片,到此游览的游客下载你的音乐……在一个1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一条龙的音乐产业服务可以帮你实现音乐梦想。

  据估测,目前世界音乐产业的市场容量大约为550亿美元,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小到一个MP3、一张唱片、一首乐曲,大到一场音乐会、一部电影主题曲,无不拥有巨大的市场。但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以音乐为核心的产业功能区。

  而平谷,有着20年的提琴制造历史,在“提琴之乡”东高村镇,乐器生产企业20多家,产品包括提琴以及二胡、贝司、吉他、铜管乐、打击乐器等系列乐器。2009年,该镇的提琴年产量近30万把,产值3.5亿元。当年,东高村镇被授予“中国提琴产业基地”称号。

  不仅如此,东高村镇已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提琴体验馆,游客络绎不绝;现代化的音乐厅里,高水平的音乐演出一场接一场。以音乐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初具规模。

  平谷决定建设音乐产业园区,打造“中国乐谷”,升级提琴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个集乐器研发、制造、交易,音乐教育培训,音乐创作、演出、展览,音乐工业旅游于一体的音乐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50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300亿至5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

  实现从乐器制造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飞跃,平谷首先想到音乐教育。刚刚过去的7月,平谷区政府和中国音乐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联手在音乐学院开办乐器制造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资源、大师工作室,也将向平谷转移。不远的将来,平谷将成为中国音乐人才培养的摇篮。

独立音乐找到了大众舞台

  巨鲸音乐网创始人、CEO陈戈认为,对于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音乐相关产品上的花费,CD(包括盗版)占137亿元人民币,无线手机音乐、彩铃等业务有105亿元人民币。过去5年数据显示,中国传统CD销量和无线音乐销售并没有因为网络音乐的兴起而减少。同时中国音乐网民已经迅速增长到2亿以上。目前市场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运用技术的进步增加唱片公司在所有领域的市场份额和收入比例。比如CD销售,唱片公司只拿回了不到5%的收入。手机音乐增值服务上PAY-OUT也只有2% ̄3%。在北京电视台DJ张有待看来,中国音乐要想走出去不光在版权和资金支持上跟欧美等国家有差距。要想走出去,音乐文化也必须和世界接轨。

  在中国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臧彦彬看来,中国内地音乐市场现在的合作形式都偏于主流公司,包括现在的一些新媒体,选择的合作伙伴就是四大唱片公司。“作为音乐渠道商,跟四大唱片公司合作的确能得到最多、最全面的音乐素材。但是却存在一个问题——音乐内容过于注重消费者、过度强调市场化,忽略创意。现在整个世界音乐市场,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大部分渠道公司只与主流公司签约,给中国音乐市场带来一种局限性,而且与市场需求趋势相违背。因此,我们的音乐市场中需要独立厂牌的公司。”

  2010年5月13日,在第六届深圳文博会开幕前夕,深圳梅沙原创音乐前沿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第一家“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资质,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亲自为基地揭牌,朱哲琴、汪峰水木年华、栾树、张楚、何勇、卢中强、黑豹乐队、山人组合、二手玫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音乐人以及数十家音乐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典礼上,基地创始投资人许晓峰一席话让全场为之动容:“我从业20年,是音乐产业的老工人,这个基地融入了我20年的经验、人脉和积蓄,今天能得到国家的认可,我郑重承诺,我将用我的一生致力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北大校园歌手出身的许晓峰1990年开始推广当时还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摇滚乐,制作崔健、黑豹、唐朝等人的小型演唱会,并参与制作出版了崔健的《解决》和卫华的《太阳升》两张专辑。1992年创办龙声娱乐有限公司,先后成为华纳、BMG、索尼等国际唱片公司版权代理商。1999年许晓峰出任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总裁,实现了他12年前在大学毕业时的酒后狂言。5年内,许晓峰先后签约朴树老狼、汪峰、周迅金海心孙楠那英叶蓓、达达乐队、张亚东等音乐人,并拥有宋柯和黄小茂两个左膀右臂,成为内地原创音乐领军人物。

  2006年许晓峰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华纳唱片回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创办独立品牌创盟音乐。在制作出版了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朱哲琴的《第七日》、曹方的《遇见你》和摇滚群星纪念张炬的《礼物》等品质和口碑俱佳的专辑后便消失在音乐界和公众的视野之外。甚至在今年的音乐风云榜十年庆典上,音乐人们济济一堂,这个曾率旗下艺人拿奖无数的音乐操盘手都没有露面。而今,许晓峰以“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掌舵人的身份高调亮相,不知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报销来回交通费用,酒水免费饮用,酒店免费住,交流场地无限制开放……梅沙音乐基地借文博会良机,邀国内独立音乐人做了三天现场展演。连日来,周云蓬、二手玫瑰、布衣乐队等知名音乐人及深圳独立音乐人的演出吸引了各行业、各年龄层次的观众。不论地方民谣还是另类摇滚,观众都随着节奏尽情摇摆,就像开音乐party,不少音乐人感叹:“独立音乐终于在大梅沙找到了大众舞台。”

  “找不到组织的人来这里,从深圳出发走向全国。”梅沙音乐基地负责人许晓锋说。独立音乐人对梅沙音乐基地的评价则是,“大型的”,“自由的”。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忧虑:如今独立音乐人找到了大众舞台,但他们缺少可长期持续发展的平台。南方有别于北方之处是商业氛围过于浓厚,独立音乐在梅沙音乐基地的未来发展无可判定,只能拭目以待。

  “在梅沙成立国家级音乐基地,将吸引全国更多音乐企业入驻,加大基地产能;更可以充分体现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从更高的层面推进音乐基地发展,以产生规模效应。”许晓峰表示,这种基地的集聚效应将在近几年内逐步显现,今后基地将主打音乐作品和衍生产品两个方面,希望能在3年内冲击创业板。

  音乐基地的主要产品是民族民间原创歌手和作品,以及由此派生的产业链项目,两年来基地投资搭建了推广原创音乐所需的平台。 

  从灌制唱片到营销推广,整个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被彻底摧毁。根据国际唱片协会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音乐销售收入较之2004年的数值下滑30%。其中中国2009年的音乐销售收入仅为5.7亿元人民币,甚至不及一家游戏公司的营业收入。

  当唱片发行已是家常便饭、当唱片之路已接近尾声时,众多娱乐音乐小厂牌,开始纷争自己惟一可取的获利地盘。但由于音乐市场份额获利的加剧恶化,能分到的有限利润越来越少,再小一些的音乐公司早已承受不了市场压力,或撤资或改行。而在当下唱片发行的持久战中,SP、网络、视频甚至是无稽之谈的炒作,也开始出现在音乐市场。

  7月16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立的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制作中心”开启暨签约仪式在九龙宾馆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张亮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止静共同为中心启动开启电闸。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妍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辞。

  据了解,近年来,虹口区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作为继北京、深圳之后在上海建立的首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选择落户虹口区辽宁路46号,基地建成后,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海漂”,向世界展现上海作为远东音乐重镇的魅力,同时促进

  虹口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仪式上,海内外音乐行业协会、著名音乐公司、新媒体代表与国家音乐产业音乐制作中心暨新汇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约定在多方面加强合作,促进民族音乐的开发、创作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自此,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

  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从批准建立到现在,筹建工作也初现雏形,特别是精心建造的音乐制作中心已初具规模,这里将建造一座设备先进的录音棚,同时配套建设数个小型录音棚以应对不同的录音制作需要;建造一个适合录制影视综艺节目的录影棚;打造先进的母带制作中心等。除了以上先进的硬件设备之外,整个平台更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满足全球音乐产业间的相互交流,使上海站上作为远东音乐重镇的新的台阶。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上海)会努力将音乐创新与技术、商业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创新创造活动,每年产生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形成音乐出版产业的海派新特色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和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为我国音乐出版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探索成功之路。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上海)旨在通过整合发展音乐产业方面的各种优势资源,形成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建成以原创内容为核心、聚合较为完整产业链的音乐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的创意、制作、经纪、咨询、教育、营销等机构,打造“东方音乐梦工厂”,推动中国音乐作品“走出去”。

转自粉丝网论坛

打印此页】【返回首页】